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03 02:15:28   浏览:86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工作安排。


会议认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此,特作决议如下。


一、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我国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基本原则、具体目标、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步骤,完善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正处于工业化、现化化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其生存权、发展权,又要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机遇。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根据自身能力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新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许多领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相结合,协调推进各项建设;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强化节能、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要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和支持使用洁净煤技术,积极科学地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采取保护性耕作、草原生态建设等措施,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


要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综合节水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宏观管理、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投入力度,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增强科学判断能力。加快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重大技术特别是节能和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核能及相关低碳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探索发展碳捕获及其封存、利用技术,注重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是促进节能减排、解决我国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我国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各级政府预算要做出相应安排,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


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


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适时修改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五、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要进一步宣传普及保护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充分介绍和展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加强对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提高全民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增强企业、公众节约利用资源的自觉意识。坚持勤俭节约,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营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发达国家应当正视其历史累积排放的责任和当前高人均排放的现实,率先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开展政府、议会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加强多边交流与协商,增进互信,扩大共识。坚决维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坚决反对借气候变化实施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我国将继续建设性地参加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和国际谈判,促进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在全国设立78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

人事部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在全国设立78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
人事部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的学科调整和博士后研究制度发展的需要,经1998年11月第四届专家组核议评审和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研究决定,新设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等16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见附件1);增设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16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见附件2);确认和审定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等44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见附件3)。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设站单位接到本通知后,即可按照博士后工作的有关规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99年的国家招收计划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另行发文通知。由于此次批准设站单位较多,国家计划招收名额增加有限,因此,各设站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可适当扩大自筹经费招收博士
后研究人员名额。
二、各设站单位要加强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的领导,搞好管理。新设站单位要建立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博士后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已设站单位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工作。
三、对博士后流动站未涵盖的博士点,以及申请增设博士后流动站未被批准的,一律停止新招博士后研究人员;已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继续研究工作,直至出站。

附件1:

新设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在单位名单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 |地球物理学、天文学、 |
|北京大学 | |
| |哲学 |
|---------|------------|
|北京航空航天大 |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 |
|学 |与通信工程 |
|---------|------------|
|北京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
|---------|------------|
|北京有色金属研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 |
|究总院 |工程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
|---------|------------|
|成都理工学院 |地质学 |
|---------|------------|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
|---------|------------|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 |
|大连理工大学 | |
| |理 |
|---------|------------|
|第一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
|---------|------------|
|第二军医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第三军医大学 | |
| |基础医学 |
|---------|------------|
|第四军医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东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 |
|东北大学 | |
| |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
|---------|------------|
| |农业工程、兽医学、作 |
|东北农业大学 | |
| |物学 |
|---------|------------|
|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
|---------|------------|
|福建师范大学 |理论经济学 |
------------------------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福州大学 |化学 |
|---------|------------|
|复旦大学 |哲学 |
|---------|------------|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
|---------|------------|
|国防大学 |军队指挥学 |
|---------|------------|
|国防科学技术大 |光学工程、机械工程、 |
|学 |力学 |
|---------|------------|
|国家地震局地质 | |
| |地质学 |
|研究所 |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 |
| |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 |
| |术 |
|---------|------------|
|哈尔滨建筑大学 |建筑学 |
|---------|------------|
|哈尔滨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
|---------|------------|
|海军工程学校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核工业西南物理 | |
| |核科学与技术 |
|研究院 | |
|---------|------------|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
|---------|------------|
|河北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 |
|---------|------------|
|河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
|---------|------------|
|黑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
|---------|------------|
|湖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
|---------|------------|
|湖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 |
|---------|------------|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心理学 |
|---------|------------|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作物学 |
|---------|------------|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华西医科大学 | |
| |药学 |
------------------------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 |
|华中理工大学 | |
| |机科学与技术 |
|---------|------------|
|吉林大学 |历史学 |
|---------|------------|
|吉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吉林农业大学 |作物学 |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 |
|江苏理工大学 | |
| |理 |
|---------|------------|
|军事科学院 |战略学 |
|---------|------------|
|昆明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 |
|---------|------------|
|兰州大学 |地理学 |
|---------|------------|
|辽宁工程技术大 | |
| |矿业工程 |
|学 | |
|---------|------------|
|南京大学 |工商管理 |
|---------|------------|
|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
|---------|------------|
|南京气象学院 |大气科学 |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 |
|---------|------------|
|南京水利科学研 | |
| |水利工程 |
|究院 | |
|---------|------------|
|南京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
|---------|------------|
|南开大学 |历史学、植物保护 |
|---------|------------|
|青岛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 |
|---------|------------|
|清华大学 |生物学 |
|---------|------------|
|山东大学 |化学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 |
|山东工业大学 | |
| |工程 |
|---------|------------|
|山东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
|---------|------------|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
|---------|------------|
|山西大学 |物理学 |
|---------|------------|
|陕西财经学院 |应用经济学 |
|---------|------------|
|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 |
|上海交通大学 |与技术、生物医学工 |
| |程、物理学 |
|---------|------------|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
------------------------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上海医科大学 |药学 |
|---------|------------|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
|---------|------------|
| |历史学、生物学、生物 |
|四川大学 |医学工程、物理学、中 |
| |国语言文学 |
|---------|------------|
|苏州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
|---------|------------|
|苏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
|---------|------------|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 |
|天津大学 | |
| |学 |
|---------|------------|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 |
|同济大学 | |
| |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
|---------|------------|
| |地球物理学、理论经济 |
|武汉大学 | |
| |学、历史学、哲学 |
|---------|------------|
|西安公路交通大 | |
| |交通运输工程 |
|学 | |
|---------|------------|
|西安建筑科技大 | |
| |土木工程 |
|学 | |
|---------|------------|
|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 |
|---------|------------|
|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
|---------|------------|
|西北大学 |理论经济学 |
|---------|------------|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西北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
|---------|------------|
|西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 |
|---------|------------|
|云南大学 |生物学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 |
| |科学与工程、力学、临 |
|浙江大学 |床医学、土木工程、教 |
| |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
| |农业工程 |
|---------|------------|
|郑州大学 |数学 |
|---------|------------|
|中国高等科学技 | |
| |物理学 |
|术中心 | |
|---------|------------|
|中国航天工业总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公司第二研究院 | |
------------------------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中国空间技术研 | |
|究院(第501总体|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设计部) | |
|---------|------------|
|中国空气动力研 | |
| |力学 |
|究与发展中心 | |
|---------|------------|
|中国林业科学研 | |
| |林学 |
|究院 | |
|---------|------------|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社会学、哲学 |
|---------|------------|
| |民族学、社会学、哲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
| |中国语言文学 |
|---------|------------|
|中科院测量与地 |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球物理研究所 | |
|---------|------------|
|中科院长春光学 | |
| |机械工程 |
|精密机械研究所 | |
|---------|------------|
|中科院长春物理 | |
| |物理学 |
|研究所 | |
|---------|------------|
|中科院成都有机 | |
| |化学 |
|化学研究所 | |
|---------|------------|
|中科院大连化学 |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物理研究所 | |
|---------|------------|
|中科院电子学研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究所 | |
|---------|------------|
|中科院高能物理 | |
| |核科学与技术 |
|研究所 | |
|---------|------------|
|中科院光电技术 | |
| |光学工程 |
|研究所 | |
------------------------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中科院南京地理 | |
| |地理学 |
|与湖泊研究所 | |
|---------|------------|
|中科院上海光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 |
| | |
|精密机械研究所 |工程 |
|---------|------------|
|中科院上海冶金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研究所 | |
|---------|------------|
|中科院沈阳自动 | |
| |机械工程 |
|化研究所 | |
|---------|------------|
|中科院武汉岩土 | |
| |土木工程 |
|力学研究所 | |
|---------|------------|
|中科院西北水土 | |
| |农业资源利用 |
|保持研究所 | |
|---------|------------|
|中科院系统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 |
| | |
|研究所 |科学 |
|---------|------------|
|中科院云南天文 | |
| |天文学 |
|台 | |
|---------|------------|
|中科院自然资源 | |
| |生物学 |
|综合考察委员会 | |
|---------|------------|
|中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
|---------|------------|
|中山大学 |工商管理、历史学 |
|---------|------------|
| |工商管理、矿业工程、 |
|重庆大学 | |
| |生物医学工程 |
|---------|------------|
|重庆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 |
|---------|------------|
|暨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 |
------------------------

附件2:

增设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在单位名单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 |
|北京大学 |管理、环境科学与工 |
| |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
| |应用经济学 |
|---------|------------|
|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 |
|北方交通大学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北京航空航天大 |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 |
| |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 |
|学 |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
|---------|------------|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 |
|北京理工大学 |科学与工程、机械工 |
| |程、力学、信息与通信 |
| |工程 |
|---------|------------|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北京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生物学 |
|---------|------------|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
|---------|------------|
|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 |
|---------|------------|
|第二军医大学 |生物学 |
|---------|------------|
|第四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
|---------|------------|
| |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 |
|电子科技大学 | |
| |工程 |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东北大学 | |
| |力学 |
|---------|------------|
|东北林业大学 |生物学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 |
|东南大学 |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 |
| |工程 |
------------------------

------------------------
| | 博士后科研流 |
| 单 位 | |
| | 动站(一级学科) |
|---------|------------|
|福建农业大学 |园艺学、植物保护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 |
|复旦大学 |管理、新闻传播学、应 |
| |用经济学 |
|---------|------------|
|国防科学技术大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 |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 |
|---------|------------|
|哈尔滨建筑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河海大学 |土木工程 |
|---------|------------|
|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 |
|---------|------------|
|湖南医科大学 |生物学 |
|---------|------------|
|华南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 |生物学、园艺学、植物 |
|华南农业大学 | |
| |保护 |
|---------|------------|
| |口腔医学、生物学、生 |
|华西医科大学 | |
| |物医学工程 |
|---------|------------|
|华中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 |
|华中农业大学 | |
| |源利用、园艺学 |
|---------|------------|
|吉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江苏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军事医学科学院 |生物学 |
|---------|------------|
|辽宁大学 |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 |
|南京大学 | |
| |科学与工程 |
|---------|------------|
|南京航空航天大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学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商业部门经济合同管理试行办法的补充规定

商业部


商业部门经济合同管理试行办法的补充规定

(1990年9月17日商业部发布)

为了在商业部门逐步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逐步规范商业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和其他从事经营活动当事人的签约行为,完善经济合同的管理,维护社会商品流通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0〕13号《转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在全国逐步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请示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商业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对我部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发布的《商业部门经济合同管理试行办法》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各级商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单位,要广泛宣传在商业部门逐步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贯彻示范文本制度。
二、在根据不同行业、商品特点修订的具体合同示范文本发布前,现有合同文本继续有效,能使用的要尽量充分利用,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体合同示范文本修订发布后,现有合同文本仍可同时使用,用完为止。
三、各项具体的合同示范文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主管部门按照商业部印发的格式、内容,指定有关单位印刷(可按实际印制成本适当收取工本费),并负责监制。合同示范文本在本系统由所属单位领取使用,不得对外销售。对一时领取不便的,允许当事人按规定的合同示范文本格式自行印刷和使用。
四、对有特殊要求的经济活动,允许合同当事人使用自制合同文本或手抄(手拟)合同文本。
五、各级商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来自任何部门的违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在全国逐步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请示的通知》精神的规定、办法,均有权依法抵制。
六、本补充规定,由商业部政策法规司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