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以进口食糖、棉花、植物油、羊毛为原料的加工贸易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11:19:14   浏览:99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以进口食糖、棉花、植物油、羊毛为原料的加工贸易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海关总署


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以进口食糖、棉花、植物油、羊毛为原料的加工贸易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海关总署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食糖、棉花、植物油、羊毛(以下简称四种商品)加工贸易业务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加工贸易(指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项下四种商品的进口纳入国家进口总量,并实行进口配额(其中植物油实行进口额度,以下统称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管理(保税区除外)。
第三条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负责管理企业四种商品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外经贸部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哈尔滨、长春、沈阳、武汉、南京、成都、西安、广州市的外经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外经贸部门)审批本地区企业四种商品的加工
贸易进口配额和加工贸易合同。省级外经贸管理部门的审批权不得下放。

第二章 审批原则
第四条 企业每年加工贸易项下进口四种商品总量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加工贸易项下进口四种商品配额管理的范围(海关税则编码)见附件一。
第六条 开展以原糖、棉花和羊毛为原料的进料加工复出口的商品,凡属于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应在立项前报外经贸部批准并获得出口配额。
第七条 对以四种商品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一般不得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在特殊情况下确需承接来料加工业务,其进口配额需经外经贸部批准。
第八条 开展四种商品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外签订加工进、出口合同,加工期限不得超过半年(其中,进口原糖加工复出口食糖的期限不超过3个月)。对确需变更或延长出口合同期限的,须报原审批合同的部门批准,海关凭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办理复出口
核销的延期手续。

第三章 审批程序
第九条 企业的核定
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经外经贸部核定后可申请四种商品的加工贸易进口配额:
(一)外经贸部及其授权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批准设立的生产性企业。
(二)企业已建成投产,投资方资金如期到位,企业从事四种商品加工贸易业务须符合其合同、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其中,从事植物油加工贸易的企业,应为1997年1月1日以前依法批准设立的企业。
(三)企业经联合年检合格。
第十条 审核的文件
申请从事四种商品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需认真填写并向审批机关提交“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申请表”(附件二),同时向审批机关一并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一)申请从事来、进料加工业务的报告;
(二)企业对外签订的原料进口合同、制成品或半制成品出口合同(包括进出口价格、付款条件、根据加工周期确定的合理出口期限);
(三)所在地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出具的对企业的核定意见及申报文件正本;
(四)企业设立的批准文件、合同、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副本影印件);
(五)上期进口合同执行情况(核销单);
(六)外经贸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和资料。
第十一条 配额的确定和分配
外经贸部对四种商品加工贸易配额总量的分配实行部、省两级审批。
(一)各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应于每年10月31日前向外经贸部外资司报送本地区下一年度企业开展四种商品加工贸易业务所需进口的原材料计划(附企业清单),外经贸部根据上报的计划和海关统计中各地加工贸易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汇总并纳入全国进口配额总量。
(二)国家批准的加工贸易项下四种商品进口配额总量由外经贸部于当年11月切块下达到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应在外经贸部下达的配额额度内审批本地区企业的四种商品加工贸易合同。
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配额总量的分配原则是,根据审核汇总的各地区配额量在上报进口配额总量中的比重,切块下达国家批准的进口配额总量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配额。
第十二条 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在收到核定合格企业的全部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四种商品加工贸易合同审批手续,并同时签发《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证明》(附件三,以下简称“证明”);《证明》须加盖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审核专用章;对于不予发放《证明》的
企业,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应于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一)加工贸易项下四种商品进口配额当年有效,签发的四种商品进口《证明》有效期为6个月,6个月内不办理有关进口手续的,其《证明》自动作废。
(二)外经贸部根据各地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的实际使用情况,每年7月对各地进口配额额度进行一次调整。
第十三条 外经贸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和外经贸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在外经贸部下达各地的进口配额总量内,凭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签发的《证明》和加工贸易合同审批文件,核发四种商品的进口许可证。
第十四条 海关凭《证明》和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批准的有关合同批件办理加工贸易登记手册;凭进口许可证和加工贸易登记手册验放进口原材料;复出口制成品属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凭出口许可证和加工贸易登记手册验放。企业加工后产品因故转内销的,须报外经贸部批准
,海关凭外经贸部的批件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章 备案制度
第十五条 各地海关要加强与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密切配合。对到期后无法提交四种商品进(来)料加工业务核销单(统一格式见附件四、五),未能加工或出口核销的企业,有关审批机关不再审批新的加工贸易业务,海关不予登记备案。
第十六条 各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要加强企业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四种商品加工贸易的统计备案工作。
第十七条 各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应于每季度首月10日前将上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按大类商品发证统计季报表》和《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分企业发证统计季报表》(附件六、七)报达外经贸部外资司和所在地的发证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各发证机关须于每季度首月15日前将《外商投资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商品领证情况季报表》(附件八)报外经贸部外资司。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级外经贸外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审批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并进行备案。对违反本办法的,外经贸部将视情节轻重,对有关单位和责任者予以通报批评,直至停止和撤销其审批权,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未按规定进行备案的,在7月份中期调
整时,将暂停或取消下半年的进口配额分配权。
第二十条 从事四种商品加工贸易的企业须严格按本办法规定开展业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企业,外经贸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直至暂停批准其开展新的四种商品加工贸易经营业务,对其中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或走私的,由海关依法处理,对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
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外经贸部和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附件一:加工贸易项下进口四种商品配额管理范围

---------------------------------------
| 进口许可证 | 协 调 制 度 目 录 |
|-------|-----------------------------|
|编号|商品名称| 商品编号 | 商 品 名 称 |单位|
|--|----|--------|-----------------|--|
|9 |食 糖 |17011100|甘蔗原糖,未加香料或着色剂 |公斤|
| | |17011200|甜菜原糖,未加香料或着色剂 |公斤|
| | |17019910|砂糖 |公斤|
| | |17019920|绵白糖 |公斤|
|13|棉 花 |52010000|未梳的棉花 |公斤|
| | |52030000|已梳的棉花 |公斤|
|30|植物油 |15071000|初榨的豆油 |公斤|
| | |15079000|其他豆油及其分离品 |公斤|
| | |15081000|初榨的花生油 |公斤|
| | |15089000|其他花生油及其分离品 |公斤|
| | |15111000|初榨的棕榈油 |公斤|
| | |15119000|其他棕榈油及其分离品 |公斤|
| | |15121100|初榨的葵花油或红花油 |公斤|
| | |15122100|初榨的棉子油,不论是否去除棉子酚 |公斤|
| | |15122900|其他棉子油及其分离品 |公斤|
| | |15141000|初榨的菜子油或芥子油 |公斤|
| | |15149000|其他菜子油或芥子油及其分离品 |公斤|
| | |15152100|初榨的玉米油 |公斤|
| | |15155000|芝麻油及其分离品 |公斤|
|2 |羊 毛 |51011100|未梳含脂剪羊毛 |公斤|
| | |51011900|其他未梳含脂羊毛 |公斤|
| | |51012100|未梳脱脂剪羊毛、未碳化 |公斤|
| | |51012900|其他未梳脱脂羊毛、未碳化 |公斤|
| | |51013000|未梳碳化羊毛 |公斤|
| | |51031010|羊毛落毛 |公斤|
| | |51051000|粗梳羊毛 |公斤|
| | |51052100|精梳羊毛片毛 |公斤|
| | |51052900|羊毛条及其他精梳羊毛 |公斤|
---------------------------------------

附件二: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商品申请表

序号:
-------------------------------------------
|1.申请进口企业主管部门(地区):|4.申请企业邮政编码: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_ |
|2.申请进口企业代码:_____ |5.申请企业经办人:____________ |
| 企业名称: |6.电话:____传真: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
|3.代理进口企业代码:_____ | 年 月 日(申请企业签章) |
| 企业名称: | |
| ______________ | |
|-----------------|-----------------------|
|7.成品加工返销截止日期:___ |9.贸易方式:_______________ |
|8.外汇来源:_________ |10.到货口岸(具体关名):________ |
|-----------------|-----------------------|
|11.产品|12.规格| | |15.金额|16.贸易|17.商品|
| | |13.单位|14.数量| | |编号 |
| 名称 | 型号 | | |(万美元)|国或地区 |(H.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
|-----------------|-----------------------|
|备| |发证机关盖章: |
| | | |
| | |经办人签字: |
|注| |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监制

附件三: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证明

序号:
-----------------------------------------
|1.申请进口企业主管部门(地区):|4.贸易国或地区: |
| ______________ |5.进口证明编号: |
|2.申请进口企业代码:_____ | |
| 企业名称:_________ |6.有效期: |
|3.代理进口企业代码:_____ | 年 月 日前办理 |
| 企业名称:_________ | 进口许可证有效 |
|-----------------|---------------------|
|7.成品加工返销截止日期:___ |10.贸易方式:_____________|
|8.外汇来源:_________ |11.到货口岸(具体关名):_______|
|9.商品名称:_________ |12.商品编码(H.S):________|
|---------------------------------------|
| | |15.单价| | 17.总金额 |
|13.规格型号|14.单位| | 16.数量 | |
| | |(美元) | | (万美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 |此表一式四联 |发证机关盖章: |
|备|第一联 海关备案凭证 | |
| |第二联 外汇指定银行兑换凭 | |
| | 证 | |
|注|第三联 申领进口许可证凭证 |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
| |第四联 发证机关存档(备案) | |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监制

附件四:四种商品进料加工业务核销单

海关手册编号:
---------------------------------------------
|1.经营公司名称: |2.批复单编号: |
| | 〔19 〕 字第 号 |
|-----------------------|-------------------|
|3.受委托加工工厂名称: |4.成品加工及返销截止日期: |
|-----------------------|-------------------|
|5.进口商品名称及HS编码: |6.进口合同号: |
|-----------------------|-------------------|
|7.规格等级 |8.单位 |9.单价(美元) |10.数量|11.总金额(美元) |
|-------|-----|---------|-----|-------------|
| | | | | |
|-------|-----|---------|-----| |
| | | | | |
|-----------------------|-------------------|
|12.进口国(地区): |13.进口报关口岸: |
|-----------------------|-------------------|
|14.出口制成品名称及HS编码: |15.出口合同号: |
|-----------------------|-------------------|
|16.规格等级|17.单位|18.单价(美元)|19.数量|20.总金额(美元) |
|-------|-----|---------|-----|-------------|
| | | | | |
|-------|-----|---------|-----| |
| | | | | |
|-----------------------|-------------------|
|21.出口国(地区): |22.出口报关口岸: |
|-----------------------|-------------------|
|23.审批机关签章: |24.业务主管海关签章: |
| | |
| |25.日期: 年 月 日 |
---------------------------------------------
说明:1.本核销单一式三联,第一联海关留存,第二联经营单位留存,第三联
审批机关留存;
2.经营单位向海关申请核销时,加填此单,经海关核销签章后,返还原
审批机关。

附件五:四种商品来料加工业务核销单

海关手册编号:
---------------------------------------------
|1.经营公司名称: |2.批复单编号: |
| | 〔19 〕 字第 号 |
|-----------------------|-------------------|
|3.受委托加工工厂名称: |4.成品加工及返销截止日期: |
|-----------------------|-------------------|
|5.供料外商名称: |6.来料加工合同号: |
|-----------------------|-------------------|
|7.加工费总金额(美元): |8.进口商品名称及HS编码: |
|-----------------------|-------------------|
|9.规格等级 |10.单位|11.单价(美元)|12.数量|13.总金额(美元) |
|-------|-----|---------|-----|-------------|
| | | | | |
|-------|-----|---------|-----| |
| | | | | |
|-----------------------|-------------------|
|14.进口国(地区): |15.进口报关口岸: |
|-----------------------|-------------------|
|16.出口制成品名称及HS编码: |17.出口合同号: |
|-----------------------|-------------------|
|18.规格等级|19.单位|20.单价(美元)|21.数量|22.总金额(美元) |
|-------|-----|---------|-----|-------------|
| | | | | |
|-------|-----|---------|-----| |
| | | | | |
|-----------------------|-------------------|
|23.出口国(地区): |24.出口报关口岸: |
|-----------------------|-------------------|
|25.审批机关签章: |26.主管海关签章: |
| | |
| |27.日期: 年 月 日 |
---------------------------------------------
说明:1.本核销单一式三联,第一联海关留存,第二联经营单位留存,第三联审批
机关留存;
2.经营单位向海关申请核销时,加填此单,经海关核销签章后,返还原审批
机关。

附件六: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证明按大类商品发证统计季报表

统计日期: 金额单位:万美元
------------------------------------------
|配额| | | | 本 季 度 | 当 年 累 计 | |
| |发证| | |-----------|-----------| |
|证明| |商品名称|单位|发 证|发 证|发 证|发 证|发 证|发 证|备注|
| |编号| | | | | | | | | |
|序号| | | |数 量|金 额|份 数|数 量|金 额|份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送单位名称: 报送单位盖章:

附件七: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配额证明按企业发证统计季报表

统计日期: 金额单位:万美元
---------------------------------------------
|配额| | | | | 本 季 度 | 当 年 累 计 | |
| |发证| |商品| |-----------|-----------| |
|证明| |企业名称| |单位|发 证|发 证|发 证|发 证|发 证|发 证|备注|
| |编号| |名称| | | | | | | | |
|序号| | | | |数 量|金 额|份 数|数 量|金 额|份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送单位名称: 报送单位盖章:

附件八: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口许可证领证情况季报表

统计日期:1998年1月1日至1998年 金额单位:万美元
---------------------------------------------
|配额|许可| | | | 本季度发证 | 当年累计发证 | |
| | | |商品|计量|-----------|-----------| |
|证明|证 |企业名称| | |发 证|发 证| |发 证|发 证| |备注|
| | | |名称|单位| | |份 数| | |份 数| |
|编号|编号| | | |数 量|金 额| |数 量|金 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证单位名称: 发证单位盖章:



1997年12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出版物对图书商标的使用行为 研究

马宁


近年来,图书名称、杂志名称与图书商标发生冲突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社会影响较大的有新东方学校在其编写的英语图书上使用他人注册的GRE、TOEFL文字商标而引发的纠纷 、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其出版的彼得兔系列图书上使用他人注册的彼得兔文字及图形组合商标而引发的纠纷,以及新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在其“法律人系列丛书”上使用他人注册的“法律人”文字商标而招致的诉讼纠纷。这些案件的关键之处都是在于如何界定图书商标在出版物上的专有使用权范围。也就是说,在于确定哪些情况下在出版物上使用图书商标构成侵权,哪些情况则属于正当的合理使用。截至到目前,司法实践与理论对此均缺乏深入的分析,从而导致出版社面对此类纠纷往往无所适从。本文通过分析图书商品的特征、图书上使用注册商标的方式、商标的合理使用及相关法律的适用,希望能为出版界更好地了解这类法律纠纷提供一些帮助,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变被动为主动。
一.图书商标 获得注册所需的条件
图书商标,是指能够将一图书经营者的图书或图书服务与其他图书经营者的图书或图书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觉所感知的标记。我国《商标法》第9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可见,图书商标不能过于描述性,如 “童话书”、“法律书”就会因不具备显著性而得到注册。而TOEFL这样本身不具有任何含义的词语具备较强的显著性,可以作为图书商标注册。
如果欲注册的商标中除含有描述商品特征的标志外,还含有其他部分,以致整个商标从整体上具有显著性特征,可以作为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标志,那么这种商标也是可以得到注册的,只不过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其注册商标中非显著性的部分 。与那种完全臆造的标志相比,此类注册商标的显著性显然弱得多,受保护的力度也会有所下降。
二.出版物对图书商标的合理使用
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这就是理论上所称的商标合理使用。根据该原则,如果出版物上使用注册的图书商标是为了对出版物内容、特点做描述性的使用,那么就应该算正当、合理使用。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商标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商标的组成部分(文字或图形等)的使用并不是商标意义上的使用,即不是作为区分商品来源的符号使用,而是对商品或服务特点做叙述性或描述性的说明。从业已发生的商标侵权纠纷案来看,在出版物上使用图书商标被法院认定为合理使用的案例已有数起。比如,著名的美国ETS考试中心诉新东方侵犯著作权商标权案中,一审法院认定新东方在图书封面上使突出用TOEFL字样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害,但二审法院认为新东方在在“TOEFL系列教材”、“ TOEFL听力磁带”上突出使用“TOEFL”字样,是在进行描述性或叙述性的使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强调出版物的内容与TOEFL考试有关,是为了便于读者知道出版物的内容,而不是为了表现出版物的来源,并不会造成读者对商品来源的误认和混淆,因此不属于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该案的最终判决对我们深入理解出版物上使用图书商标的行为性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首先,应正确看待书名中使用图书商标的方式,进行全面而非孤立的比对。比如,该案一审法院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书名的完整性及其含义,而是局限于书名中的部分文字及读音、含义,因此所进行的比对是不全面的。其次,该案也说明,对图书商标的正当使用的性质不会仅仅因为将图书商标的文字进行突出使用而改变(该案中,新东方在涉嫌图书标题中对TOEFL字样进行了突出使用)。因为有时根据美感的需要,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会对某些字体做变形处理来强化图书给人的整体视觉印象,而图书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不会因此发生改变,这其实是出版行业的惯常做法之一。可见,不能将出版物上是否对注册商标进行突出使用作为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唯一标准,而应结合具体的使用情形进行全面考虑。再次,即使是显著性很强的图书商标(如TOEFL作为一个臆造性词汇,其本身不具有任何含义,因此作为商标就具有很强的区分商品来源的功能),也无法阻止其在出版物上的正当使用。对于显著性比较弱的图书商标而言,还会进一步受到在词语原先意义上使用的限制。
三.出版物上使用图书商标的方式及法律分析
目前,出版物上对图书商标的使用最易引起纠纷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单册图书标题中使用图书商标;二是在丛书名称中使用图书商标;下面笔者选取新近发生的“法律人”图书商标侵权纠纷案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案情简介
2003年4月,原告将“法律人”三个字进行了商标注册(为出版物商标),注册有效期从2003年4月28日至2013年4月27日止。2003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法律人丛书——罗马私法导论》,2005年4月出版了《法律人丛书———法律人之治》。原告认为,被告未经其允许将“法律人”三个字作为丛书的名称置于书籍的显著位置,侵犯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 涉案图书的封面如下:

(二)在单册图书标题中使用“法律人”是否构成侵权
从有关图书的封面可以看出,《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一书的图书标题中使用了“法律人”文字,如何看待这种使用?笔者认为,此种使用属于对图书主题、内容的描述性使用,属于合理使用。理由如下:
从“法律人”这一商标的文字构成来看,其是由“法律”和“人”两个通用词汇组合而成。在作为商标注册之前,该词语在相关法律文献中已被大量使用过。相对文化人、经纪人、演艺人等而言,“法律人”是指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包括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等部门和行业的工作人员。广义的法律人还包括从事法学教育、法律研究以及有志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可称之为预备法律人)。也就是说,“法律人”代表的是一个职业共同体,是某一个职业圈内的人的统称。“法律人”词语本身的这一固有含义虽然被圈内人士所熟知并被大量使用,但尚不是法律类图书的通用词汇,因此可以作为图书商标进行注册,只不过它的显著性不强而已。
从涉案图书的名称来看,《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中的“法律人” 是在其原先固有含义(即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称呼)层面的使用,而非作为区别商品来源的符号使用。况且,“法律人”是书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不应将其单独拿出来与涉案商标比对。“法律人之治——法律职业的中国思考”是对图书主题的抽象概括和说明,根本不会导致消费者的混淆,其使用“法律人”文字属于商标的合理使用。
类似的例子还有以下几种(见图)。

(三)在丛书名称中使用“法律人”是否构成侵权
根据案情简介部分的图片,涉案丛书的名称为“法律人丛书”,但每本单册书又有自己的标题。那么,应如何看待一本书上的两个标题呢?实际上,两个标题的功能是不同的。单册图书的标题是具体、直接反映每本书的主题思想内容的,而丛书标题的作用则是反映整套丛书特点(比如丛书编写的主旨)的,其相当于一根线将各单册图书有机地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向读者介绍。可见,各单册图书的标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与丛书的名称有着某种逻辑意义上的联系。
那么,丛书名中使用 “法律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呢?原告认为,“法律人丛书”置于图书标题上方的显著位置,而且醒目的存在,足以起到标记商品来源的作用,因而是商标化使用。笔者对此持不同态度。实际上,“法律人丛书”在此是作为商品的名称来使用的。 本案中,作为商标使用的应该是“法律人”,而被告出版社的 “法律人丛书”是一套针对法律人这个职业共同体编写的丛书,这可以结合丛书编写的背景和序言部分得到印证。可见,“法律人丛书”在这里不是作为商标来使用的,而是作为一个商品的名称存在的。那么,就不能依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即“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来判断侵权,因为该条的适用前提之一是被告使用的也是商标。
判断商品名称是否侵犯了商标专用权,法律依据应该是《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第(一)款,即“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使用,误导公众的”。根据这一规定,是否误导公众,是认定是否属于商标侵权的必备条件之一。
那么,本案中被告使用“法律人丛书”作为商品名称是否可能导致公众将其与原告的“法律人”商标相混淆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图书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所使用的图书商标,如果作为商标显著性较强,知名度较高,则一般情况下,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常用词汇,则显著性较差,很难在相关公众的意识中建立起该词汇与商品来源之间独一无二的联系。如前所述,“法律人”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固有含义,这就弱化了其作为图书商标的显著性。此外,商标权人亦没有通过大量的宣传和使用而使“法律人”与其商品来源提供者之间建立更为特定的联系。所以,“法律人”作为商标的标识功能很难得到实现,相关公众不会仅凭该词汇就将使用该商标文字的商品与商标权人联系起来。
其次,相关公众在选择此类商品或服务时的注意程度。消费者在购买图书时一般不会仅凭对某商标的印象来选择图书。由于图书的文化属性,图书消费者事先会对图书的内容做简要了解,如果符合自己的需求,才会进行购买。况且,图书上的标识是多重的,还包括出版社,作者,消费者在购买图书时同样不会忽略这些因素的识别作用。可见,图书消费者购买图书时所施加的注意力要大于对一般商品的注意力,这种因素同样会减小公众误认的可能性。
综上,本案被告将“法律人丛书”作为商品名称不会误导公众将其与原告的“法律人”注册商标混淆,因此不构成商标侵权。
四. 结论及建议
结合上面的案例分析,在判断出版物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首先要明确出版物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方式
使用方式不同,判断标准也不同。如果是作为商标使用,那么,就要判断两商标是否构成相同或近似。如果相同或近似,那么一般情况下可以推定存在混淆的可能性,从而构成商标侵权;如果是作为商品名称来使用,那么就要根据案情围绕是否会“误导公众”这个基准点来判断是否属于商标侵权。假如不会造成“误导公众”的结果,那么不管两个标志多么相似甚至相同,也不构成商标侵权;如果是对出版物内容、特点的叙述性描述,那么就属于对商标的合理使用。
(二) 在判断两个标志是否近似或者是否会造成“误导公众”的结果时,要考虑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商标的显著性越弱,知名度越低,其识别作用越差,消费者越不可能将其与商品或服务提供者联系起来。如果将一个区别特征不强的常用词汇注册为出版物商标,对该商标的保护应该严格限定在他人不得单独或突出地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上使用该商标名称的范围内。这主要是考虑到出版物年新品种有数十万种,而出版物标题往往比较短小精辟,如果对由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构成的图书商标赋予过度的专用权保护,不仅会不合理地抑制出版业的繁荣,而且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 在判断两个标志是否近似或者是否会造成“误导公众”的结果时,还应该意识到消费者选购图书(包括杂志等出版物,下同)时施加的注意力要大于对一般商品的注意力
图书的商品属性主要体现在文化性上,而一般商品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使用功能上。这种属性上的差别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一般消费者购买图书前要对书的内容、作者等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图书商标只是消费者考虑的一个因素,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其需求、作者名气大小对于是否购买同样非常重要。而左右消费者购买一般商品的因素较单一,使用价值是主导因素。可见,商品属性的不同决定了消费者购买习惯的不同,而购买习惯的不同主要反映在购买时施加的注意力大小不同上。这种注意力上的区别会影响到消费者区分两个商标是否近似的能力或是否可能产生误认的可能性。
结合已发生的图书商标纠纷和前文的分析,笔者拟对出版界的商标策略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重视对注册商标的选定。选取显著性较强的商标有助于维护商标权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潜在侵权人的合理使用抗辩。如果选取有固有含义的词作为商标,就可能受到在词语固有含义层面上的抗辩。文字图形组合商标往往比单一的文字商标更具显著性,因此,可以选取组合商标来克服文字商标具有固有含义的缺点。
2、 重视对注册商标的宣传和使用。自身显著性再强的商标,如果不投入商业使用,不在公众中建立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其作为商标应有的功能——即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反之,如果自身显著性较弱的商标,可以通过后续的宣传和使用来增强其显著性,强化其在公众心目中与商品或服务来源之间的特定关系。可以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图书商标右上角或右下角标注注册标记:®。这样可以向他人清楚地表明自己是商标权人,在今后可能的诉讼中作为证明他人在主观存在故意的证据之一。
3、 积极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有的时候,虽然存在他人搭自己图书商标便车的现象,但可能尚不构成商标侵权(显著性较弱的图书商标尤为如此)。这时可以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此外,对于某些生命周期较长的系列图书,还可以在建立一定的声誉后,寻求认定为“知名商品”,这样还可以获得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对知名商品的特殊保护 。
目前,图书商标的注册历史还不长,有关司法判决也很有限,如何有效利用图书商标来规范、保护出版物,同时又不过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文化市场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是一个需要司法实务和理论界共同深入探讨的话题。

(作者单位:上海电视大学)
联系方式:138,1779,7199(马宁),patrick_maning @yahoo.com.cn

  案情: 

  2012年4月18日21时许,犯罪嫌疑人韩某伙同高某、魏某驾车沿109国道来到东坊城堡乡东坊城堡村“王千”洗车摊,在韩某的指示下,三人手持事先准备好的斧头、砍刀对正在该洗车摊洗车的一辆拉煤车司机张某实施抢劫,抢走现金1100元。 

  案发后,魏某于次日被抓获归案,韩某、高某分别于2013年1月19日、1月22日向公安局投案自首。在讯问中,高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认定为自首没有争议;但是作为主犯的韩某在公安机关的供述中仅承认其参与了抢劫的事实,而否认实施抢劫是他指使的,把责任推到高某身上,也不承认在实施抢劫过程中曾拿斧头对大车司机进行过胁迫、恐吓,是高某和魏某抢到的钱。 

  分歧: 

  韩某在公安机关的供述避重就轻,不承认自己是组织者、是主犯,这种情况下韩某能否构成自首,实际上是对“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如何理解的问题,存在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韩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交代了其参与抢劫的事实,使案件得以及时侦破,无论从成立一般自首的条件还是设立自首制度的目的与根据来讲,韩某都构成自首。 

  第二种意见认为,韩某虽然自动投案,并交代了其参与抢劫的事实,但其并没有如实供述,其避重就轻的供述势必会影响到对共同犯罪案件中事实的认定以及主从犯的区分,进而影响到量刑。韩某不如实供述的行为也表明其没有悔过自新之意,有再犯罪的可能性,因此对韩某不宜认定为自首。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笔者认为讨论该种情况下韩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主要是如何理解“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问题,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中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的,即可认定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下面笔者就何为犯罪嫌疑人的“主要犯罪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在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交代犯罪的时间、地点以及实施了什么样的犯罪行为,即使对其中的一些细微情节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没,也可认定如实交代了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其次,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在供述中避重就轻,隐瞒犯罪事实中对量刑有重大影响的重要情节,或者把责任推给同案犯以减轻自己的刑事责任,不宜认定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虽然自动投案,使案件得以及时侦破,为国家节约了司法资源,但是其避重就轻的供述表明其人身危险性的减轻程度是有保留的。立法上设立自首制度,不仅仅是为了节约司法资源,还有实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刑罚目的的需要的考虑。如果将有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认定为有自首情节,可能会导致一些狡诈之徒逃避应有的惩罚。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交代了基本犯罪事实,量刑时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主要的犯罪事实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认定犯罪嫌疑人行为的性质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情节,即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情节;二是对量刑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情节,即是否影响到法定刑升格,有无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等。具体到本案,韩某仅供述了定罪事实却没有如实供述量刑事实,不宜认定为自首。 

  阳原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