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林特产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23:51:17   浏览:83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农林特产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农林特产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山西省政府




第一条 为平衡农林特产与粮食作物的税收负担,指导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稳定粮食生产,根据国务院征收农林特产农业税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农林特产生产,取得农林特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均为农林特产农业税(以下简称农林特产税)的纳税人,应按本办法交纳农林特产税。
第三条 下列各项农林特产收入均属征税范围:
(一)水产养殖收入,包括水生植物、淡水养殖、滩涂养殖等产品的收入;
(二)水果收入,包括苹果、梨、葡萄、红枣、红果及其他水果的收入;
(三)果用瓜收入,包括西瓜、甜瓜及打瓜子等产品的收入;
(四)原木收入;
(五)核桃、花椒、花卉收入;
(六)其他农林特产品收入,包括苗木、中药材、桑(不含地埂桑)等产品的收入。
第四条 农林特产计税收入,按当年实际产量,以当地收购部门的中等收购价格(或产地批发价格)计算。当年实际产量不好确定的产品,可按当年实际销售收入计算。
第五条 农林特产收入实行全省统一比例税率:
(一)淡水养殖和滩涂养殖等产品收入为百分之十,其中水珍品为百分之十五;
(二)水果收入百分之十,其中苹果、梨收入百分之十五;
(三)果用瓜收入百分之十;
(四)原木收入百分之八,其中:速生丰产林原木收入为百分之十;
(五)核桃、花椒、花卉收入百分之八;
(六)其他应税产品收入百分之五。
第六条 各种农林特产品应随同正税征收百分之十的地方附加,附加收入全部留归县级财政。
第七条 农林特产税的减免:
(一)凡在荒坡、荒山、滩涂等非耕地上新垦植的农林特产(不包括果用瓜类),从有收益之年起,免征一至三年农林特产税,免征期满后应照章纳税;
(二)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和农业院校在本单位范围内,属于科学试验的农林特产免征农林特产税,属于生产性的应征税;
(三)学校勤工俭学取得的农林特产收入,免征农林特产税;
(四)村民个人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免征农林特产税;
(五)对森工企业取得的原木收入,暂不征收农林特产税。
除前款各项规定的减免范围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减税、免税或暂缓征税。
第八条 农林特产税从1989年起,单独分配征收任务。在确保完成上级核定的农业税征收任务的前提下,农林特产税收入全部列入县级预算。作为县级固定收入,其中百分之六十用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扶持粮食和农林特产生产的发展。
第九条 农林特产税由各级财政部门直接组织征收,对国家收购的大宗农林特产品,财政部门可委托收购部门代征。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林特产税征收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财政机关依法征税。对于抗税、偷税、漏税、欠税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山西省处罚偷税漏税欠税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1989年夏征期起施行。1985年发布的《山西省征收农林特产农业税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1989年7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重申高等学校招生收费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重申高等学校招生收费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2001年12月4日) 

教财〔2001〕21号

  为规范2001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经国务院批准,今年2月印发的《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2001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教电45号)要求,2001年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一律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不得提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再审批出台任何新的高校收费项目;坚决纠正以各种名义向学生收取“赞助费”、“扩容费”、“转专业费”等乱收费行为。

  [2001]教电45号文件发出后,绝大多数地区和高校都能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高校招生收费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要求,稳定学校收费标准,控制出台新的收费项目,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经最近检查发现,个别地区的部分高校在今年招生时,高价向部分调整专业的新生每生收取了“转专业费”2~3万元,最高达每生4万元。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损害了教育形象。对此,我部已责令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作出严肃处理。为防止其他地区的高校出现类似问题,经研究,现就有关要求重申如下,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各地区、各高校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学校收费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考察领导班子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情况的一个主要内容。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收费政策,稳定学校收费标准。不得只顾本地区、本学校利益,或以种种理由变相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各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面向学生的服务项目,应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得采取强制做法,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加重学生负担。

  二、各地区、各高校要对照[2001]教电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对高校招生收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报告,不得姑息。凡违规收取的“赞助费”“转专业费”等,要一律退还学生本人。要结合本地区、本高校实际,建立乱收费举报和核查处理公示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防止出现违反国家政策规定的行为。我部和国家计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将根据国务院规定,追究因乱收费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当事人的责任。

  三、各地区、各高校要在做好招生收费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确保“奖、贷、助、补、减”政策的全面有效实施。

  四、部属各高校的领导应带头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关于招生收费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不得为了眼前利益和本单位利益使收费工作出现偏差,更不允许因校内个别单位、个别人的乱收费行为影响学校和教育的声誉。

特此通知。

青海省企业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企业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



由青海省土地管理局、省经贸委制定,青海省人民政府转发


第一条 为深化企业改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规范企业改革中土地使用权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有、集体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和出售、兼并、合并、破产等改革,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管理的,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 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有:出让、租赁、入股和行政划拨。
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改组或组建企业集团,属于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公司和企业集团以及境外上市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由企业隶属单位报国家土地管理局审批;属于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企业,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由企业隶属单位报省级人民
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批。
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和出售、兼并、合并、破产、搬迁改造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报企业隶属单位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批。
第五条 国家以租赁方式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企业的,应由土地管理部门与企业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其租金标准,应按土地评估价格,根据租赁年限合理确定。租金标准每三年调整一次。
前款规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确需转让的,土地使用者必须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六条 国家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经具有土地估价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地价评估,其地价评估结果经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后,界定为国家股,由土地管理部门委托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土地管理部门应与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签订委托持股合同。
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可按规定转让、出租和抵押土地使用权。
第七条 国有优势企业兼并国有劣势企业、困难企业,土地使用权可无偿划转。其他国有企业兼并,土地使用权应实行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划转和转让的,均按国家规定报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国有优势企业、劣势企业,由州(地、市)以上经贸委确定。
第八条 长期经营不善,连续多年亏损的企业和微利企业,面向社会整体或部分公开拍卖或协议出售的,购买者应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纳出让金;企业拍卖、出售后,其职工安置难度较大的,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全部或部分可用于富余职工的安置。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因地制宜,将位于城镇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等第二产业迁出,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商业、金融等第三产业,从收取的出让金中支付迁出单位的拆迁安置费。
第十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国家规定补办有关手续,经州(地、市)以上经贸委确认,按审批权限报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予以减免:
(一)困难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价联建生产性建设项目的;
(二)困难企业转让富余土地的;
(三)困难企业为安置富余职工开办第三产业的。
企业转让富余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标定地价的40—50%补交。
第十一条 破产企业土地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企业兼并、拍卖、出售、破产等处置土地资产的,应经土地中介机构评估地价,其评估成果应经土地管理部门确认。
第十三条 各级经贸委和土地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企业改革中对处置土地使用权的指导和服务。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省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