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9:19:15   浏览:99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


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一号)


(2000年10月27日由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2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保护和利用城市建设档案,发挥城市建设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档案的收集、报送、接收、整理、保管、利用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和其他载体形式的材料。
第四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保障城市建设档案事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的规定,坚持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六条 西安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
阎良区、临潼区及市属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
市、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建设档案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七条 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具体负责本市城市建设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阎良区、临潼区及市属县的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本辖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并接受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业务指导。

第二章 城市建设档案范围
第八条 城市建设档案范围分为城市勘测规划档案、城市建设工程档案、文物古迹保护档案和城市建设基础资料档案。
第九条 城市勘测规划档案包括:
(一)编制城市规划所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及详细成果副本;
(二)编制城市规划所必要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成果副本;
(三)城市地形图和地下综合管线图,城市地下管网普查、补测成果档案;
(四)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文件材料;
(五)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形成的有关城市建设管理、管线管理等文件材料。
第十条 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包括:
(一)市政基础建设工程档案,含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照明、污水处理工程档案及有关现状图;
(二)城市公用设施工程档案,含城市水源地、给水管网、城市燃气工程、公共交通场站设施、地铁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档案及有关现状图;
(三)电力、通讯、邮政设施工程档案,含电厂建设、供电设施系统、通讯管线、邮政设施等工程档案及有关现状图;
(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含铁路运输站台建设、集装箱运输及长途客运场站设施、国道和高速公路城市段、索道、缆车工程档案及有关现状图;
(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档案,含工厂、住宅、商业、机关、学校、社会公益事业及其他公共建筑工程档案;
(六)城市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工程档案,含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专类园、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和城市标志性设施、雕塑工程档案;
(七)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工程档案,含垃圾填埋场、大型公厕及其他重要环境卫生设施工程档案;
(八)村镇建设工程档案,含建制镇、集镇的市政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工程档案;
(九)城市防洪、抗震和人防工程档案;
军事建设工程档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军队的非军事项目建设工程档案,按照前款有关规定办理。
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由建设工程的前期、施工和竣工文件及竣工图组成;改建、扩建以及重要部位的维修工程档案由设施分布图、施工文件、竣工文件及竣工图组成。
第十一条 文物古迹保护档案包括历代重要遗址、古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名人故居的历史照片、图纸、历史记载材料和修缮记录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
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捐赠个人所有的古建筑、名人故居保护档案的,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城市建设基础资料档案包括:
(一)城市历史沿革、历史文化遗迹、地名、各项建设和设施发展史等文件材料;
(二)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土地、房产、环境保护、文物、园林、环境卫生等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开发区形成的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文件材料;
(三)有关城市建设的规范性文件、计划、统计和设计、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图等城市建设资料。

第三章 城市建设档案的报送和接收
第十三条 形成城市建设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城市建设档案:
(一)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辖区内的,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
(二)阎良区、临潼区及市属县辖区内的,向所在区、县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其中市级以上重点建设工程的城市建设档案,向所在区、县城市建设档案馆和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
第十四条 阎良区、临潼区及市属县城市建设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城市建设基础资料档案,向所在区、县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
其他市辖区和市级城市建设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城市建设基础资料档案,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
城市建设基础资料档案应当在每年第三季度前将上一年形成的档案材料汇总整理后移交。
第十五条 报送城市建设档案,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接收标准的要求;
(二)档案材料应当完整、准确、系统;
(三)档案材料应当是原件,其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其他工程前期的管理性文件可以是副本或者复印件;
(四)建设工程竣工图应当与工程实体相符,并加盖竣工图章;
(五)档案材料的整理应当按照建设程序分别组卷,并按不同专业及工序排列,使用规格统一的档案装具,符合城市建设档案有关规范与标准。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从工程立项起,向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提出编制报送建设工程档案的要求,做到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编制与工程进度同步,保证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完整。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时,应当与城市建设档案馆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责任书应当明确建设单位和个人报送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要求、期限和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城市建设档案馆派人检查验收建设工程档案材料,涉及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应当通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加。重点建设工程竣工前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对建设工程档案材料进行预验收。
建设单位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登记时,应当同时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建设工程档案材料。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改建、扩建和重要部位的维修,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照实际情况补充和完善原工程档案;结构和平面布局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档案材料。
第二十条 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定期向市档案馆报送档案管理目录。
阎良区、临潼区及市属县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定期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和区、县档案馆报送档案管理目录。
第二十一条 停建、缓建工程的档案材料暂由建设单位保管。
建设单位被撤销的,其建设工程档案材料,暂由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工程承接单位保管。
第二十二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范围及内容,接收城市建设档案。
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制定城市建设档案的接收标准、规则,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科学规范管理。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城市建设档案专业知识,并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第四章 城市建设档案的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三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建立健全城市建设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销毁和提供利用的管理制度,及时抢救损坏和变质的城市建设档案,确保城市建设档案的完好。需要永久保存的城市建设档案,应当采用光盘、磁带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备份保存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采取措施,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霉、防鼠、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工作,保证城市建设档案的安全。
第二十五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对馆藏的重要珍贵档案应当用复制品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载有城市建设档案馆及其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签名的档案复制品,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效力。
第二十六条 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开发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城市建设档案,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
第二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档案馆已开放的城市建设档案,应当持有合法证件。国外组织和个人利用已开放的城市建设档案,应当按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城市建设档案,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得损毁、丢失、涂改、伪造、擅自提供、销毁城市建设档案。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城市建设档案,应当按规定交纳费用,其费用标准由物价、财政部门核定。
利用本单位或者本人形成、报送、捐赠、寄存的城市建设档案,城市建设档案馆应当无偿提供。
第三十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制度,不得泄露城市建设档案中涉及的国家秘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损毁、丢失、涂改、伪造、擅自提供、销毁城市建设档案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规定报送城市建设档案的,依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1年1月12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批准《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由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2001年2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鲜销渔业船舶管理的通知(修正)

农业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鲜销渔业船舶管理的通知(修正)
农业部


一九九五年七月三日农业部发布,根据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农业部令第39号修订


沿海各有关省及计划单列市渔业行政主管厅(局):
利用鲜销渔业船舶直接向周边国家鲜销水产品,是改革开放后渔业系统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90年代渔民的一条致富之路。但是,随着此项业务的拓展,也暴露出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为此,我部渔业局曾多次行文,要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国际鲜销渔业
船舶的管理,并于今年6月初在山东省荣成市召开了鲜销渔业船舶管理工作座谈会。根据会议精神和近几年对鲜销渔业船舶的管理经验及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国际鲜销渔业船舶的管理通知如下:
一、从事国际渔业鲜销业务须经农业部批准,并根据生产和国内外市场情况,实行总量控制。农业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末审批一次。
二、从事国际鲜销业务的单位,需经省或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初审,初审合格后报农业部审批。报批时须附送下列材料或复印件:
1.企业营业执照;
2.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文件或者具有水产品自营出口权的证明;
3.鲜销渔业船舶的产权证明;
4.船舶检验部门签发的Ⅰ类航区适航证书;
5.船员名单及持证情况;
6.鲜销渔业船舶及船员已参加保险的证明。
经农业部审批合格的申请单位,凭批件到省渔港监督局(处)办理“渔业船舶国籍证书”,同时组织船员参加外事纪律教育培训班;省渔港监督部门应定期将发证和办班情况报省渔业主管部门和农业部渔业局。
三、船长对鲜销渔业船舶在境外的一切活动负责,应注意教育船员遵守我国及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及外事纪律,避免不良涉外事件的发生。
企业每季度须把本单位的鲜销效益包括产量、产值和有关情况向上级渔业主管部门报告,最后由省渔业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农业部渔业局。
四、农业部对国际鲜销渔业船舶从今年10月起实行年审制度。
年审由省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经省渔业主管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农业部复核,合格者发给“国际鲜销渔业船舶年审合格证”。1995年度年审时间为10月1日至11月30日,请按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办理。
以上通知,望遵照执行。



1995年7月3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技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8年10月28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科委,各部委直属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国家对限制出口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现印发《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并公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外经贸部(科技司)反映,以便进一步完善。

附件一: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实现技术出口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促进我国技术出口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对外贸易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实行许可证管理,凡出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应当按本办法履行出口许可手续,包括:
(一)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限制出口的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出口;
(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或者由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临时决定限制或者禁止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限制特定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出口。
第三条 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出口技术的出口许可由外经贸部会同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管理。
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临时限制出口技术的出口许可由外经贸部管理。
第四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出口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所规定的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时,应填写《中国限制出口技术出口申请书(A)》(以下简称《申请书A》,见附表一),报送外经贸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进出口司,以下简称“科技司”)履行出口许可手续。
第五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出口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所规定的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时,应填写《中国临时限制出口技术出口申请书(B)》(以下简称《申请书B》,见附表二),并按下列程序履行出口许可手续:
(一)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直属的技术出口经营者的《申请书B》报送外经贸部(科技司);
(二)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技术出口经营者的《申请书B》报送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
第六条 外经贸部自收到《申请书A》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科技部分别对技术出口项目进行贸易审查和技术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许可。
因申请材料不完备、申请内容不清或其它申请不符合规定的情形,退回申请人修改或补充的,申请人重新申请或补充最后材料之日为申请日。
第七条 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书B》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转报外经贸部审批。
第八条 外经贸部自收到《申请书B》或收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转报的《申请书B》和初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单独或者由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技术出口项目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许可。
因申请材料不完备、申请内容不清或其它申请不符合规定的情形,退回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申请人进行修改或补充的,申请人重新申请或补充最后材料之日为申请日。
第九条 技术出口项目贸易审查的要点是:
(一)是否符合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并有利于促进外贸出口;
(二)是否符合我国行业出口政策,并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是否符合我国对外承诺的义务。
第十条 技术出口项目技术审查的要点是:
(一)是否危及国家安全;
(二)是否符合我国科技发展政策,并有利于科技进步;
(三)出口的工业化技术是否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并能带动大型和成套设备、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经济技术合作;
对实验室技术,原则上应首先在国内开发,转变为工业化技术后再出口。国内目前尚无条件转化应用的,则须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并取得国外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方能出口;
(四)出口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并经过鉴定。未经鉴定但已经生产实践证明的,应由采用单位出具证明。
第十一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的出口申请获得批准后,由外经贸部颁发统一印制和编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以下简称《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见附表三)。《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有效期为1至3年,技术出口经营者应在有效期内开展工作。在申请出口信贷、保险意向承诺时,必须出具《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金融、保险机构凭《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办理有关业务。
技术出口经营者在《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有效期内,未签订技术出口合同,需延长有效期的,应于到期前至少30个工作日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程序向外经贸部(科技司)或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初审意见报送外经贸部。
对没有取得《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的限制出口技术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外进行实质性谈判,不得作出有关技术出口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
第十二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签订技术出口合同后,应持《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合同、技术资料出口清单(文件、资料、图纸、其他)、设备出口清单和相关产品出口清单(见附表五)到外经贸部(科技司)履行换证手续。外经贸部经审查核准后,在技术资料上加盖允许出口印章,在技术资料出口清单、设备出口清单和相关产品出口清单上加盖签发机关印章,并颁发由外经贸部统一印制和编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以下简称《技术出口许可证》,见附表四)。
第十三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获得《技术出口许可证》后,如需更改技术出口内容,应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履行技术出口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 凡经外经贸部批准允许出口的国家限制出口技术出口项目和国家秘密技术出口项目在办理海关事宜时,必须出具《技术出口许可证》和有关清单,海关验核后办理有关放行手续。
第十五条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依据《对外贸易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规定,由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责任。
第十六条 申请出口的技术如属国家秘密技术,应根据国家《保密法》及有关规定先进行保密审查,获批准后,按本办法履行出口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 国防军工专用技术的出口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技术出口经营者是指依照《对外贸易法》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的法人或其它组织。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外经贸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表一:(样)
中国限制出口技术申请书(A)
No.------------
----------------------------------------------------------------------
| | | 出口商 | |
| 出口商 | |法定代表人| |
| (盖章) | |----------|--------------|
| | |申请日期 | |
|----------------|--------------------|----------|--------------|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
|----------------|--------------------|--------------------------|
| | | |(中) |
| 出口国别地区 | |进口商|--------------------------|
| | | |(英) |
|----------------|------------------------------------------------|
| |行业类别 | | 编号 | |
|申请|----------|------------------------------------------------|
|出口|技术名称 | |
|技术|----------|------------------------------------------------|
|分类|控制要点 | |
|----------------|------------------------------------------------|
|技术秘密等级 | |
|----------------|------------------------------------------------|
| 出口技术 | |
| 说明 | |
|----------------|------------------------------------------------|
| 备注 | |
|------------------------------------------------------------------|
|科技部计划司司(副司)长 |外经贸部科技司司(副司)长|
|签字:-------------- |签字:-------------- |
|日期: |日期: |
|盖章: |盖章: |
----------------------------------------------------------------------
附表二:(样)
中国临时限制出口技术申请书(B)
No.------------
----------------------------------------------------------------------
| | | 出口商 | |
| 出口商 | |法定代表人| |
| (盖章) | |----------|------------|
| | |申请日期 | |
|------------------|--------------------|----------|------------|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
|------------------|--------------------|------------------------|
| | | |(中) |
| 出口国别地区 | |进口商|------------------------|
| | | |(英) |
|------------------|----------------------------------------------|
| |行业类别| | 编号 | |
|申请出口|--------|----------------------------------------------|
|技术分类|技术名称| |
| |--------|----------------------------------------------|
| |控制要点| |
|------------------|----------------------------------------------|
| 技术秘密等级 | |
|------------------|----------------------------------------------|
| 出口技术 | |
| 说明 | |
|------------------------------------------------------------------|
| 初审意见 | |
|单位名称: | |
|外经贸委(厅)主(副主)任 |外经贸部科技司司(副司)长|
|签字:-------------- |签字:-------------- |
|日期: |日期: |
|盖章: |盖章: |
----------------------------------------------------------------------
附表三:(样:一式四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
PROPOSAL FOR TECHNOLOGY EXPORT LIC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
------------------------------------------------------------------------------------
|1、出口商 |2、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号 |
| Exporter | No. of proposal for technology export |
| |license |
|--------------------------------|----------------------------------------------|
|3、申请书号 |4、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有效截止日期 |
| Application No. | Expiry date of proposal for technology |
| |export license. |
|--------------------------------|----------------------------------------------|第
|5、进口商 |6、技术出口方式 |一
| Purchaser | Mode of technology export |联
|--------------------------------------------------------------------------------|
|7、技术名称 |正
| Technology item |本
| 控制要点 |
| Control point |出
| 编号 |口
| Code |商
|--------------------------------------------------------------------------------|留
|8、技术秘密等级 |存
| Technology secret grade |
|--------------------------------------------------------------------------------|
|9、备注 |10、批准机关签章 |
| Supplementary details | Issuing authority stamp & signature |
| |11、批准日期 |
| | Issuing date |
------------------------------------------------------------------------------------
附表四:(样:一式六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
TECHNOLOGY EXPORT LIC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
------------------------------------------------------------------------------------
|1、出口商 |2、技术出口许可证 |
| Exporter | Technology export license No. |
|--------------------------------|----------------------------------------------|第
|3、进口商 |4、技术出口许可证有效截止日期 |一
| Purchaser | Technology export license expiry date |联
|--------------------------------------------------------------------------------|
|5、技术名称 |正
| Technology item |本
| 控制要点 |
| Control point |出
| 编号 |口
| Code |商
|--------------------------------------------------------------------------------|办
|6、技术秘密等级 |7、技术出口方式 |理
| Technology secret grade | Mode of technology export |海
|--------------------------------------------------------------------------------|关
|8、技术出口许可证附件: 清单名称 页数 |手
| License Attachments Attachment Title Pages |续
|--------------------------------------------------------------------------------|⌒
|9、备注 |10、发证机关签章 |附
| Supplementary details | Issuing authority stamp & signature |清
| |11、发证日期 |单
| | Issuing date |
------------------------------------------------------------------------------------
附表五之一:(样)
技术资料出口清单
技术名称:
------------------------------------------------------------------------
| | 技术资料种类 | | | |
|序 号| |数 量|总页数|备 注|
| | (文件/资料/图纸/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由许可证签发机关填写 |
|--------------------------------------------------------------------|
| 技术出口 | |
| 许可证号 | |
|------------------------| |
| | |
| | 许可证签发机关印章|
| | 年 月 日 |
------------------------------------------------------------------------
附表五之二:(样)
相关产品出口清单
技术名称:
----------------------------------------------------------------------
|序 号|HS编码|设备名称|技术规格| 单位 | 数量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由许可证签发机关填写 |
|------------------------------------------------------------------|
| 技术出口 | |
| 许可证号 | |
|--------------------------| |
| | |
| | 许可证签发机关印章|
| | 年 月 日 |
----------------------------------------------------------------------
附表五之三:(样)
设备出口清单
技术名称:
----------------------------------------------------------------------
|序 号|HS编码|设备名称|技术规格| 单位 | 数量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由许可证签发机关填写 |
|------------------------------------------------------------------|
| 技术出口 | |
| 许可证号 | |
|--------------------------| |
| | |
| | 许可证签发机关印章|
| | 年 月 日 |
----------------------------------------------------------------------
注:1.主机和关键设备必须在备注栏中加*号
2.主机、关键设备必须填写技术规格和HS编码

附件二: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技术名称:
01 工程通用技术
01、真空技术
02、声学工程技术
02 测绘技术
01、大地测量技术
02、地图制图技术
03、精密工程测量技术
03 地震监测技术
01、地震观测仪器生产技术
04 气象技术
01、雷暴探测与报警技术
05 地质技术
0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02、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03、地质找矿勘探技术
04、油气田勘探技术(见石油类目)
06 医学技术
01、中医医疗技术
02、潜水医学保障技术
07 药品生产技术
01、生物技术药物生产技术
02、化学合成及半合成药物生产技术
03、天然药物生产技术
04、药用辅料及中间体制备技术
08 中药生产技术
01、中药材资源及生产技术
02、中药的配方和生产技术
03、中药饮片炮制技术
09 医疗卫生器械生产技术
01、医用诊断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
02、医用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
03、医用材料及制品生产技术
10 农业技术
01、农作物(含牧草)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02、经济作物品种、繁育及加工技术
03、农用机械制造技术
04、化学农药生产技术(见化工类目)
05、生物农药生产技术(见化工类目)
11 林业技术
01、林木种质资源及其繁育技术
02、园林植物、观赏植物繁育技术
03、林木生长调节剂制造及应用技术
0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05、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及保护技术
06、林产化学产品加工技术
12 畜牧兽医技术
01、畜牧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02、畜禽饲料及兽用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
03、畜产品加工技术
04、蚕类品种、繁育和蚕茧采集加工利用技术
05、蜂类品种、繁育和蜂产品采集、加工及利用技术
06、兽药生产技术
07、兽药卫生检疫技术
13 水产技术
01、水产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02、水产病害防治技术
03、水产品加工技术
14 计量技术
01、计量基、标准制造及量值传递技术
02、计量测试技术
15 工程材料制造技术
01、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技术
02、陶瓷材料生产技术
03、耐火材料生产技术
04、低维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技术
05、人工晶体生长与加工技术
06、金属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07、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08、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09、金属材料制造技术(见冶金、船舶、航空、航天类目)
10、有机高分子材料制造技术(见化工类目)
16 矿业工程技术
01、矿山建设技术
02、采矿工程技术
03、选矿工程技术
04、钻井工程技术
05、矿山仪器、设备制造技术
06、矿山产品生产、加工与利用技术
17 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技术
01、油气田勘探技术
02、油气井钻井工艺
03、石油钻采装备制造技术
04、石油、天然气集输技术
18 冶金工程技术
01、钢铁冶金技术
02、有色金属冶金技术
03、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
04、非晶、微晶金属冶金技术
05、轧制加工技术
06、冶金专用耐火材料生产技术
07、冶金仪器、设备制造技术
19 机械工程技术
01、铸造技术
02、热处理技术
03、通用设备制造技术
04、通用零部件制造技术
20 仪器、仪表技术
01、热工量测量仪器、仪表制造技术
02、机械量测量仪器、仪表制造技术
03、无损探伤技术
04、材料试验机与仪器制造技术
05、计时仪器制造技术
06、精密仪器制造技术
21 动力工程技术
01、燃气轮机制造技术
02、汽轮机制造技术
03、内燃机制造技术
04、锅炉制造与燃烧技术
05、制冷与低温工程技术
22 核技术(另行公布)
23 电工技术
01、电工材料生产技术
02、电线、电缆制造技术
03、电机生产及控制技术
04、电池制造技术
05、电器制造技术
06、电气测量技术
24 电力工程技术
01、火电工程技术
02、水电工程技术
03、输电线路施工及检修技术
04、输配电及电网控制技术
05、核电技术(见核技术类目)
25 电子技术
01、电子元件制造技术
02、电子器件制造技术
03、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
04、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05、传感器制造技术
06、激光技术
07、微波技术
08、雷达制造技术
09、光电子技术
10、目标特征提取及识别技术
26 通信技术
01、有线通信技术
02、无线通信技术
03、光纤制造及光纤通信技术
04、通信传输技术
05、通信网络技术
06、广播电视技术
27 自动化技术
01、机器人制造技术
28 计算机技术
01、计算机硬件及外部设备制造技术
02、计算机网络技术
03、信息处理技术
04、计算机通用软件编制技术(专用软件见有关各类目)
05、计算机应用技术(单一用途的技术见有关各类目)
29 化学及石油化学工程技术
01、化学原料生产技术
02、化肥生产技术
03、化学农药生产技术
04、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05、染料生产技术
06、涂料生产技术
07、催化剂生产技术
08、橡胶制品生产技术
09、感光材料生产技术
10、合成纤维生产技术(又见纺织类目)
11、合成树脂及其制品生产技术
12、聚合材料及其制品生产技术
13、高能推进剂原材料生产技术(另行公布)
14、稳定同位素生产技术(又见核技术类目)
15、石油产品及其生产技术
30 民用爆炸物工业技术
01、工业炸药及其生产技术
02、工业雷管及其生产技术
03、焰火、爆竹生产技术
31 轻工技术
01、造纸技术
02、工艺品制造技术
03、日用陶瓷及其制品生产技术(又见材料类目)
32 食品加工技术
01、粮食加工技术
02、糖加工技术
03、肉类加工技术
04、蛋品加工技术
05、饮料生产技术
06、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
33 纺织技术
01、纺织天然纤维及其加工技术
02、纺织天然纤维制品及其加工技术
03、纺织化学天然纤维及其加工技术
04、纺织纤维制品及其加工技术
34 建筑工程技术
01、中国传统建筑技术
02、建筑结构与地基处理技术
03、建筑环境控制技术
35 建筑材料生产技术
01、非金属建筑材料生产技术
37 海洋工程技术
01、海洋环境仿真技术
38 铁路运输技术
01、机车工程技术
02、轮轨技术
40 道路工程技术
01、筑路材料生产技术(又见材料、建筑材料类目)
02、桥梁建造与维修技术
03、隧道施工技术
41 水路运输技术
01、港口设备制造技术
02、液体货物运输技术
42 船舶工程技术
01、船型设计与试验技术
02、船用设备与制造技术
03、船舶建造工艺
04、船用材料制造技术
43 航空技术
01、航空器设计与制造技术
02、航空器零部件制造及试验技术
03、航空材料生产技术(又见材料类目)
44 航天技术
01、航天器测控技术
02、空间数据传输技术
03、空间材料生产技术(又见材料类目)
04、空间仪器及设备制造技术
05、卫星应用技术
45 环境保护技术
01、污水处理技术
47 社会公共安全技术
01、刑事技术
02、消防技术
48 文物保护技术
01、文物保护及修复技术
02、文物复制技术
03、古建筑保护和修复技术(又见中国传统建筑类目)
04、古迹保护和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