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不服仲裁机关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5:16:42   浏览:92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不服仲裁机关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不服仲裁机关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复函
1990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0〕浙发经字17号《关于农村集体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不服仲裁机关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宁海县华山砖瓦厂是宁海县城郊乡华山村村民委员会开办的村办集体企业。它们之间签订的承包经营合同,不适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条例》:“仲裁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处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实行一次裁决制度”,“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仲裁不服的,在收到仲裁决定书15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仲裁决定即发生效力。”华山村村民委员会不服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收到仲裁决定书15天内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应予立案审理。

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不服仲裁机关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请示报告 (1990)浙法经字17号
最高人民法院:
1988年7月29日,我省宁海县城郊乡华山村村民委员会(发包方)与宁海县华山砖瓦厂(承包方)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合同规定:华山砖瓦厂由该厂成员集体承包,实行厂长负责制,承包期限三年。1989年2月,华山村委会以承包方经营亏损,没有履行合同义务为理由,向当地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申请仲裁,要求解除该承包合同。同年10月27日,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同字(1988)第132号《关于加强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租赁经营合同管理的通知》第八条规定,作出继续履行合同的仲裁决定,并规定,当事人如不服该裁决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复议,逾期未申请复议的,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该仲裁决定书送达后,华山村委会不服,但不愿向上一级仲裁机关申请复议,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第三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的15天内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通知被告华山砖瓦厂答辩,但被告拒不应诉。以后,该院经两次合法传唤后于1990年4月10日作出一审判决,解除了当事人双方的承包合同关系。宣判后,被告既不上诉,也不执行法院判决,却分别向本院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等机关报告称:“仲裁裁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宁波市中级法院受理此案,作出的判决无法律根据”。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裁判书已具法律效力,应自动履行。最近,我省人大办公厅信访处来函,亦要求我院对此作出解答。
我们认为:本案系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该案的主管问题,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钧院《关于审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并无不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租赁经营合同管理的通知》第八条与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内容有抵触。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适用该《通知》,且在国务院《关于修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的决定》生效之前,限制本案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是不妥的。
鉴于本案涉及到人民法院和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的职权分工问题,特此报告。当否,请批复。
1990年6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银行信贷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信贷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交通银行



根据交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原则要求,为了加强全行集中统一管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增强业务发展的竞争能力,促使全行业务稳步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管理原则
信贷计划管理的原则是:在资金使用上,保持全行良好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实行以分级授权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比例管理为手段,以效益增长为目标的计划管理模式。即在计划管理体制上,采取总行对管辖、直属分行实施管理,管辖分行根据总行制定的管理原则和
方法对辖属行实施分级管理;全行从控制风险总量出发,压缩高风险资产和不良贷款,建立正常的资本补充机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资金期限合理对称。在信贷计划安排上,坚持向管理能力强、资产质量好、投入产出高、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行倾斜,通
过运用调整存贷比例、总分行联动贷款及资金利率杠杆等综合手段使全行效益保持持续增长。
二、管理方法
信贷计划管理的方法是“按季下达、按月考核、存贷挂钩、适时调节”。即由总行对管辖、直属分行,管辖分行对辖属行分级下达年度本外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计划,按季下达季度存款旬平均和季末月末余额考核计划;按季下达存贷款余额比例计划,各行在核定的计划指标内,存贷
挂钩、多存多贷。总行和管辖分行对各分支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控并按月进行考核,采取暂停新增贷款、调整季度年度存贷比例计划、临时调整存贷款比例等各项调节措施,确保全行业务运行平稳发展。
各分支行根据信贷计划管理原则和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特点及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按季按年编报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计划,连属行在季末、年末当月的15日以前上报管辖分行;管辖、直属分行在季末、年末当月的20日以前上报总行。
总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及全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各行上报的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后编制出全行年度资金计划,报中国人民银行。全行总体计划确定后,对管辖、直属分行分解下达年度季度信贷计划管理指标,同时抄送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省市分行。管辖分行根据总行确定的
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解下达辖属行年度、季度信贷计划管理指标,并将分解情况报总行备案和抄送辖属行当地人民银行。各管辖、直属分行按季将本部及全辖的本外币信贷计划执行情况于季后10日内报总行。
三、管理细则
(一)计划指标:
1.本、外币各项存款季度、年度新增额;
2.人民币月末、季末、年末余额存贷比例;
3.人民币住房担保及开发贷款控制额度;
4.人民币各项存款季平均余额(以旬末为计算单位);
5.本、外币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二)考核办法:
1.指标考核以日报、月报、季报、年报表数据作为计算依据(如月末、季末适逢周末,以上一日报表作为计算依据)。
2.存款指标以不低于(含等于)为达标;贷款指标以不高于(含等于)为达标,存贷比例指标计算时保留小数点一位,凡超过一个百分点即为超标,如超过一个百分点以内则要求一周内(七个工作日)压回,否则视为超标。
(三)调节措施。根据信贷计划执行情况和管理原则,总行和管辖分行可采取以下调节措施:
1.对存贷比例超标的行将暂停其新增贷款业务;
2.调整季度、年度存贷比例计划;
3.临时调整存贷比例计划。
(四)操作程序。
1.人民币信贷计划。总行和管辖分行对存贷比例超标或指令性计划指标超过限额的行,即先以传真件形式通知该行暂停新增贷款业务或指令性计划贷款业务,从次日起贷款余额不得增加。被暂停新增贷款业务的分支行,在业务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时,即可申请恢复新
增贷款业务(分支行可以传真件形式至上级行,总行和管辖分行在接到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1)月末、季末余额存贷比已达到指标要求且连续保持三天。
(2)非月末、季末余额存贷比已达到指标要求且连续保持五天或近十天平均存贷比已达到指标要求。如一年内三次以上被暂停,何时可恢复,各分支行无权申请,由上级行在监控后作出决定。
对一年内两次(不含两次)以上被暂停新增贷款且资产质量较差(有问题贷款比例在全行平均水平以上)、存贷比偏高(在全行平均水平以上)的行,在安排季度、年度计划时将被调减存贷比例。对一年内没有被暂停且存款计划完成较好、资产质量较高(有问题贷款比例在9.5%以下)、存贷比
例在全行平均水平以下或虽然高于全行平均水平但仍低于75%(剔除总分行联动项目)的行,在安排年度新增存贷比计划时将酌情调增。
对存贷比例超标的内部评级为A、A-和一等的行,其上报的总分行联动贷款项目,经总行批准后仍可全额发放,在考核其存贷比例时,这部分贷款可在三个月内予以剔除计算。这些行除总分行联动贷款外,如果确有能带来明显综合效益的贷款需求,在报经总行审查同意后,允许在不超? 鲈履谟枰蕴蕹己恕? 总行在采取按季按年下达存贷比例计划的同时,对那些存款计划按时间进度完成较好,不良贷款控制在比例之内,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行,可对其临时调增存贷比例计划,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2.外币信贷计划。外汇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分类指导的管理办法。各行所有新增贷款需逐笔报总行审批,总行对各行贷款余额进行监控,不得突破。各行要严格按照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交银发[1998]101号)执行。
四、其他事项
(一)亏损行和内部评级为四等的行,没有贷款审批权。如确有能力发放贷款,包括收回再贷,需逐级报总行审批。
(二)对固定资产贷款、个人住房担保及住房开发贷款等实行专项管理。固定资产贷款到期收回后由总行统一管理,被收行可在总行核定的存贷比计划内,相应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对经总行审批同意的固定资产贷款,总行不再调整发放行存贷比计划(属总分行联动的除外),发放行可在总
行核定的存贷比计划内自行安排。
五、本办法由总行综合计划部负责解释。
六、本办法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1998年4月30日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已由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8年7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的教师工作,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和有关办学单位根据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和有关办学单位,都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为教师办实事。
第五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六条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应当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并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对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认定。
教师资格的认定、丧失和撤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不得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对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未具备合格学历又未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者,应当予以调整或者辞退。
职业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兼任专业课教学工作。
第八条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试用期为1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后连续5年不任教的,任教前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认定部门的考核。
第九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实行教师聘任制。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教育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违反教师编制管理规定,超编调配、聘任教师。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增加对师范教育的投入,保证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对师资数量、结构和质量的需求。
第十一条 实行对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奖学金制度。专业奖学金标准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省财政部门参照社会物价指数和学生基本生活需要确定,并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第十二条 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培养目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国家分配计划的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服从国家分配。
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任教服务期自转正定级之日起不少于5年。未满任教服务期的,不得调离教育教学岗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不得录用、聘用。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和有关办学单位应当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并设立专项经费。
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和有关办学单位应当按照培训规划和计划,保证教师定期接受政治和业务培训。
第十四条 教师应当参加规定学时的培训,接受继续教育。教师参加培训,应当根据学校安排,学用结合。
教师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考核、聘任、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第十五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考核应当全面、客观、公正,重在考核工作实绩。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定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资、续聘以及奖惩的依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教师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由本级财政负担的教师工资、各种津贴及政策性补助列入预算,建立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机制。
市、县、自治县各类学校公办教师的工资,由市、县、自治县财政统一管理。民办教师的工资,属政府支付部分,由市、县、自治县财政负责安排;乡筹部分,在征收的教育费附加中优先列支。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资金紧缺时,应当妥善调度资金,优先支付教师工资。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提高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逐步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具体标准由省财政、人事、教育等部门确定和调整。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规划,分步实施,到本世纪末完成现有合格的民办教师经考核认定资格后转为公办教师的工作,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应当予以调整或者辞退。
第十九条 社会力量所办教育机构中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由办学单位自行确定执行,但不得低于当地公办教师的平均水平。
教师到社会力量所办教育机构任教期间,其教龄连续计算。
第二十条 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以及根据需要设立的其他津贴,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实行对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补贴的制度。补贴的标准和办法由所在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
对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乡镇任教的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试用期直接执行定级工资。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把教师住房建设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安居工程计划,集中一定财力加快教师住房建设,逐步使城镇教师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到或者超过当地居民住房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三条 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和有关办学单位应当依照本省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提倡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为教师办理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医疗机构应当为教师检查身体和就医提供方便。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有关办学单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设立的奖励教师基金组织捐助资金或者在学校建立奖教基金。对捐助资金和设立奖教基金,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应纳税所得额中予以扣除。
社会组织和公民可以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对教师进行奖励。
第二十六条 违反《教师法》和本办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拖欠教师工资又不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造成不良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挪用、克扣教育经费造成拖欠教师工资或者损害教师其他经济利益的,由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侮辱、殴打教师或者对教师打击报复的,由有关主管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教师法》,聘任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办学单位责令限期辞退;逾期不辞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办学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撤职处分或者解聘。
第二十九条 教士不侣行教师曳务造成不良猴垢的,由所阅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有关艾学单位或者教育佬政部门给予批铺教育、调离教穴岗位或者解聘。
教师体罚学生,侮辱、殴打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有关办学单位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构成符左第l倚阀族睛欣誓责任。
第三十条 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未满任教服务期而脱离教育教学岗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追缴其接受师范教育期间的培养费、专业奖学金及利息。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8月1日